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但可能不一定知道他也是雪茄愛好者 (抽茄也抽斗),小編透過雪茄感覺和這個對世界有極大貢獻的天才物理學家找到對話的頻率。
好久好久以前那個年代,雪茄並非全然和身份地位畫上等號,從名流仕紳到市井小民,因為沒有菸害防制法的鉗制,任何場域都可以大抽特抽。
(特別提醒:抽雪茄時盡量在通風處或負壓環境的室內,和同好盡情享用、不可影響不願吸入二手菸的旁人)
在會議室、在研究室、在電影院; 在發表演說前、在與情婦纏綿後,愛因斯坦總會點上菸斗或雪茄,而這形象也因此深植人心。
而他對雪茄的看法,也代表他將之視為陽光空氣花和水一樣,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他抽雪茄不是為了表彰身分、他抽的雪茄不用上標、他抽的雪茄就是他思考的養分,讓生活更美好的因子。
愛因斯坦說過:「我認為菸草(抽雪茄)可以讓我在處理任何事情中,提供些許冷靜和客觀的判斷」。
抽著抽著就得到諾爾獎了。
親近小編的友人都知道,一直以來我特別強調用價格來定義雪茄品質的人都是格調待提升者。這其中也包括雪茄館經營者、平行輸入雪茄銷售者與企圖跨茄酒界卻反而卡在結界者)
然而、這類人卻是目前多數台灣、中國、香港雪茄客的臉譜。
真正了解雪茄、懂得品味雪茄的雪茄客,根據我長期觀察粗估,應不及整體抽雪茄者的1/3。
我也曾經因此而感到沮喪、有一陣子都是一人獨抽,甚至停抽了數月未碰雪茄,直到後來遇到志同道合,願意深入了解雪茄的茄友,才重拾「雪茄就是分享」的美好時刻。
以從未發表的雪茄相對論的角度來詮釋,就是因為不懂雪茄本質與組成,只能用最表面的數字來比較價格,定義其價值; 若是你懂得如何鑑賞雪茄,那價格與品牌就不會是第一考量了。
[抽雪茄」這動作,很簡單、好模仿。
任何人一拿上手,都能憑著從電影裡、從書裡的想像,學的有模有樣。
吸雪茄動作就四個動作:吸、啜、品、吐
決戰猩球的凱薩,燃上雪茄,也是人模人樣。但畢竟沒有底蘊,就是不倫不類三分樣。
「抽雪茄」這嗜好、可以把它看得深一點,往心靈層次裡去。除了品嘗菸草本身滋味,使用菸草結構後的雪茄,可以是你的強心針; 思考的時候需要他提神、找靈感; 開心的時候需要他來記憶這一刻、失意的時候是和自己對話的最佳傾吐良伴。
「抽雪茄」是一種儀式,複雜程度,深淺由人。雖然抽之前不用淨手沐浴焚香,但還是尊重每一支雪茄,不要把它當作紙捲菸對待,雪茄是天賜的天然農作物,以煙霧型態讓我們體驗大地風土。
「抽雪茄」不是假掰的過程,是愜意地,沒有人可以幫你規定雪茄要如何抽,
但小編試著的用Corona size雪茄為基準,以燃燒時間建議享用的時刻,
僅供參考、博君在周末一笑。
Panatellas- 起床後、刷牙前的第一支,搭配Espresso
Petit·Coronas- 晚宴之前的哈拉
Coronas- 午餐之後、午茶之前
Grand Coronas- 和愛人的歡愉之後(表現好)…反之你抽白長壽
Double Coronas- 一頓開心的晚餐後
Giant Double coronas- 難忘的快樂時刻…
By 『茄裡窩 CSTW』-蔡昊騰
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vrcigarian/
© cigarinntw.com 2014 –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愛人,也抽
讚Liked by 1 person
沒抽,也愛人。
讚Liked by 1 person